配送调度的主要职责是按照订单需求分派车辆和配送人员。订单的发生是随机的、零散的,而车辆资源相对这些订单来说就是规整的、计划的,调度依照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尽量满足所有的订单需求,并通过与个别客户沟通取得客户谅解的情况下更改订单需求 (如时间约定等),以达成最大的订单满足率。
简单地讲,调度是玩平衡术的高手,经验丰富的调度是物流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环节,除了具有敏捷的思维、精密的计算能力,还需要超强的沟通能力。
调度根据客户需求 (订单)制订配送工作计划 (运单)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沟通,所以当订单量较大时,这个过程就显得非常漫长,如有些连锁便利店的配送调度工作,每天从订单到运单的时长竟然需要7、8个小时,在注重时效的城市配送领域显然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客户体验,而大批量、高素质的调度人员也使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调度难的问题,物流企业当前采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三种:
其一,分片包干:每辆车包一个片区,每天自动将这个片区的订单分派给这辆车。这种模式适用于仓库距离城市较远的情况,各区域之间里程差距较小。优点是调度行为基本固化,无需调度对每单进行人工干预,配送人员操作熟练、客户关系密切,配送效率较高;缺点是车辆装载率因配送点订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最大限度利用车辆空间资源。有些城市配送对收货店因为不是每日一配,分区包干更加简单,节省大量的调度工作。
其二,固定线路包干:将所有配送点用多条线路串联,这样调度时通过配送点确定线路,调度根据订单分派车辆给不同的线路,线路基本固定,司机不能随意改变。优点是订单配送线路自动绑定,调度工作量不大,同时调度可以优化每台车的订单集合,尽量保证车辆的装载率,降低成本。
其三,智能调度:利用强大的系统管理软件,通过设定约束条件、选定线路优化方案,由系统自动生成配送计划,调度仅进行少量的人工干预 (如特殊订单、紧急订单与客户沟通、更改部分订单约束条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调度工作量最小,同时又能够保证最低的运作成本,但前提是配送车辆的线路熟悉程度高 (可用导航解决)、操作标准化程度高 (货物交接环节简单)。
同时,多数的调度工作,其考虑的关键约束条件,除了特殊约定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节点时效:客户最迟交货时间。任何一个合理的运单都必须保证车辆最后一个配送点的计划时间必须在一个约定的时间以前,且有一个必要的提前量。多数行业的最晚配送时点是不同的,调度需要根据行业要求和客户需要来确定,并倒推出最迟发货时间、装车时间、订单截至时间等。
二是全程时效、里程:控制每台车的单趟运行里程,保证每台车的配送运输成本基本相似,避免司机挑肥拣瘦、向调度贿赂“好线路”;对于配送线路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约定按照里程计算的配送考核或核算机制,但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工作效率,如有些线路因里程较长,返回后不能进行再次运作,司机收入差异较大。
三是单车最多卸货点:每次卸货点交接因装卸、清点、签收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主要是从干道转进到社区、院落、胡同的耗时),卸货点越少,时效越好,所以虽然大型车辆的载货量较大,但在城市配送中却较少使用,因为单店的日订单量较小,大车配送的卸货点太多,时效影响甚大。
四是单店卸货时效:虽然理论上讲,配送标准化程度越高,每个点的卸货时效基本相似,但因为每个点所处的位置不同,从干道转下开始到重新驶入干道的时间就差异很大,所以在智能配送时需要考虑到这些点的特殊性,可根据数据分析获得每一个点的预估时间,在制定配送计划、后续点预到货时间时计算进去。
五是单行、限行、禁行:城市道路经常会针对货运车辆设置很多限行,这些约束条件在制定配送计划时需要考虑进去,因目前的地图都没有此类图层数据,所以一般公司都依靠调度经验和司机对道路的数值程度进行操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在智能调度时,要求司机严格按照导航线路运行,线路规划的精确性必须得到保证。
六是红绿灯路口:在高峰时段,路口通行时间较长,有经验的调度司机在制定和执行行车计划时会绕开热点路口,在智能调度中,系统需要根据数据挖掘来积累每一个路口的各向通行时间数据,在形成配送计划时采用。
上一篇:城市配送中的透明管理之订单
下一篇:城市配送中的透明管理之接货